2021年1月21日,中国侨联《基层侨联建设》专题刊发了题为《夯实基础抓阵地 襄阳市侨联组织建设出成效》的文章。中国侨联党组成员、副主席程学源做出批示:“襄阳市侨联基层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都抓得好,抓出了成效,再接再厉、再立新功!”襄阳市侨联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中国侨联肯定,取得了历史性突破。
近年来,襄阳市侨联深入贯彻落实中国侨联《关于新时代加强基层侨联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聚焦强“三性”、去“四化”,按照“着力扩大侨联组织覆盖面、着力活跃基层侨联工作、着力服务基层侨界群众”要求,以组织建设为重点,以“侨之家”建设为基础,以做实为侨服务为根本,健全机制,创新方法,整合资源,强化考核,深入推进全市侨联基层阵地建设,不断激发基层组织、基层阵地、基层活动活力,让侨联组织真正成为了侨界群众的“联心之桥”“温暖之家”。一、多点齐抓,基层组织全覆盖,在发挥功能上“强起来
襄阳市把侨联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侨联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,着力找准关键点、壮大亮点,突出重点、化解难点,以点带面,打好建立健全完善侨联组织的攻坚战,全市9个县市区共建9个基层侨联实现了应建尽建,完善了“一套班子、两块牌子”工作机制,市、县、乡镇三级实现上下贯通、左右协同、内外联动的组织网络基本健全,全市侨联组织实现所在县(市、区)和高校全覆盖。
二、多招并用,基层阵地全覆盖,在凝聚侨胞上“动起来”今年以来,襄阳市侨联将基层“三星级侨之家”建设确定为全市侨联改革重点项目,强化督办,强力推进,实现了基层“侨之家”全覆盖。为全面评定“侨之家”建设成果,推进省级“四星级侨之家”建设。襄阳市侨联创新开展年度“三星级侨之家”拉练观摩暨考核评定工作。县(市、区)侨联主席为成员全程参与拉练考评,对年度申报新建的“三星级侨之家”逐一观摩评比,背靠背现场打分,交叉点评。把建设成果“亮”出来,把工作差距“比”出来,把工作动力“评”出来。
一年来,全市侨联阵地建设成效显著,县(市、区)“三星级侨之家”实现全覆盖。全市共建有“星级侨之家”13个,为侨服务站等6个,海派留学生俱乐部、留学生创业服务站、留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5个,维侨法律服务援助中心、为侨服务法律顾问团等3个,“侨之家”、“侨联之家”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2个,海外工作联络站2个(巴西、俄罗斯),为侨服务平台不断健全完善,对侨界群众的服务全面强化。
三、多措并举,基层活动全覆盖,服务侨胞上“实起来”
在健全组织、夯实阵地的基础上,襄阳市侨联充分发挥“侨之家”阵地作用,积极探索为侨服务的新路径、新载体,网上网下相结合,虚拟实体相统一,有效提高了为侨服务水平,获得侨胞点赞,真正让“侨之家”成为了“温暖之家”。海外华侨华人微信群、侨之家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不断健全完善,集宣传平台、工作平台、信息平台、服务平台、互动平台五位一体的“网上侨联”服务阵地不断推进。研究印发了《襄阳市侨联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工作制度》,在机关全面推行“1+5”服务模式(侨联干部+基层侨联组织+侨团+侨企+新侨+困难侨界群众),侨联干部与侨界群众的直接联系不断强化。“侨胞之家”、“归国留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站”、“新侨创新创业基地”等工作平台正由活动型向服务型升级发展,覆盖广泛、快捷有效的服务侨界群众体系逐步完善,实现了侨联的服务覆盖。
特别是面对新冠疫情,为助力侨企渡过难关,先后制定下发了《关于对侨企复工复产情况开展调研的通知》《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走访服务侨企专项活动的通知》《关于对全市侨情信息进行全面采集的通知》,建立了《襄阳市侨联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工作制度》,推行机关干部+县(市、区)侨联、侨社团、侨企、新侨、困难侨界群众的“1+5”服务模式;组建工作专班,由市侨联班子成员带队,走访调研市、县两级包保侨企,现场协调解决侨企复工复产中的困难问题;向侨企发放《襄阳市应对疫情惠企政策清单》200余份,积极宣传政策措施,解答政策咨询问题53条;联合市人大专委会发放了省人大与省侨办发起的“港澳台侨资企业复工复产调查问卷”200多份,了解侨企需求和问题,针对性地助力侨资企业经营发展。
武汉市侨联
黄石市侨联
十堰市侨联
宜昌市侨联
襄阳市侨联
鄂州市侨联
孝感市侨联
荆州市侨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