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鄂州市侨联 王友俊)今年以来,鄂州市侨联充分发挥“侨”的优势、“联”的作用,紧紧围绕“三个着力”,全面推行“四联工作法”,建立为侨服务“五大机制”,以小侨务推动全市大发展,为鄂州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贡献侨界独特力量。
一、围绕中心,着力在彰显侨联新作为上迈出新步伐。一是搭建平台,全力服务中心大局。聘请市侨联招商引资、招才引智海内外顾问、大使20名,汇集侨智,凝聚侨心,为服务鄂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牵线搭桥,助推花湖机场和武汉新城两大省级战略实施。二是发挥侨界人才荟萃、联系广泛、融通中外的优势,广泛开展招商引资、招才引智工作。今年以来,市侨联已组织市内外招商考察推介、项目跟踪活动14场次,跟踪洽谈亿元以上项目8个,其中香港永保健康集团公司总投资5亿美元建设华中总部南方(鄂州)健康产业园,理想汽车在鄂州投资100亿元以上建立生产运营中心2个亿元以上大项目有望签约。在今年11月份华创会期间,市侨联拟邀请海外侨团、商团负责人、知名侨领等40人参加“鄂州花湖之约华创会”专场活动,充分发挥“华创会”金字招牌效应,争取引进几个大的亿元以上项目。
二、多措并举,着力在加强海内外联谊上开创新局面。一是学他山之“玉”,谋工作良策。每季度1次,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,向侨务工作先进地区学习取经,取长补短,加强交流学习联谊。汇聚“侨”的资源,突出“侨”的优势,积极开展海内外联络联谊活动,加大宣传推介鄂州力度,服务鄂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二是加强国内联谊。将原市侨联驻各省乡侨会改为市侨联驻各省联络处,加强与所在省会城市的工作联系,为招商引资服务。聘请一批社会知名人士担任市侨联联谊顾问。三是加强海外联谊。加强与现聘任的9名海外顾问的联系,新聘任10名海外顾问,在加强联络联谊上发挥桥梁作用。组建鄂州市侨联东南亚、欧洲、美洲海外联谊工作站,加强海外联系。邀请海外侨领侨团侨商来鄂州考察参观,投资兴业,持续扩大鄂州对外影响力。
三、发挥优势,着力在打造全国全省有影响的特色侨联亮点品牌上下功夫。一是做强做大“侨胞之家”品牌,继续在全国、全省领先。巩固提升现有11家“侨胞之家”阵地,再着力打造5家富有鄂州特色的、有影响的国家级、省级“侨胞之家”。二是巩固提升文化交流品牌。充分发挥鄂州博物馆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平台作用,再争创1家省级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。继续组织指导全市高中学生参加“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”,争获佳绩,持续打造文化交流特色品牌。三是持续打造为侨服务品牌,不断完善“1+5”联系服务侨胞模式。依法维护侨胞权益,发挥侨力,以实际行动抓好为侨服务工作,把实事办到侨界群众心坎上。持续推进“一下三民”实践活动和侨界“送温暖、献爱心”活动。开拓创新,建立为侨服务“五大机制”,即:建立特困归侨侨眷帮扶机制、建立侨资企业跟踪服务长效机制、建立归侨侨眷联系机制、建立海外重点人才联系机制、建立乡侨会联系机制,搭建为侨服务平台,不断提高为侨服务水平。践行和实化深化“四联工作法”,联人。深入开展海内外侨社团、侨胞的联谊联络,建立一本“花名册”,画好一张“联络图”。联心。常态化开展“暖侨行动”,建立完善工作机制,创新推出一系列暖侨助侨举措,巩固和扩大暖侨工作成效。联网。加大网上侨联建设力度,探索网上侨联工作新方式新载体。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,打造横向到底、纵向到边的工作网络体系。联动。坚持系统观念,统筹各类侨务资源,推动“法侨合作”“司侨合作”“检侨合作”,积极探索“科侨合作”“警侨合作”。联动海外社团组织,持续拓宽对新侨、海外侨胞、留学人员的工作和服务覆盖,不断增强全市广大侨胞的获得感、安全感、幸福感,进一步增强侨联组织力、影响力,提升为侨服务能力水平。四是擦亮基层侨联组织建设品牌,巩固扩大现有阵地,不断延伸为侨服务工作手臂。进一步完善基层侨联组织建设,巩固侨联组织、工作、活动和服务四个全覆盖,形成市、区、街道(乡镇)、社区四级组织上下贯通、协同联动、相互配合、整体推进的全新工作格局;做好5个直属社团的换届工作,推进5家新侨创新创业基地创建,在原乡侨会基础上筹备成立鄂州市侨联驻云南昆明、上海等8家联络处,不断探索基层阵地建设新模式,总结好经验。五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,做实“侨爱心工程”公益品牌。在鄂州市二中设立广西恒保集团“侨爱心基金”,每年资助我市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20名;继续开展“侨爱心·光明行·健康行”公益活动,持续为全市广大侨胞服务。
武汉市侨联
黄石市侨联
十堰市侨联
宜昌市侨联
襄阳市侨联
鄂州市侨联
孝感市侨联
荆州市侨联